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月系列宣传(九)

2023-10-13 22: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普及金融知识】

没钱也会被骗 来看骗子的新花招

说到诈骗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身无分文,又没钱可骗。”那没有存款真的就可以顺利躲过诈骗分子的惦记么?今天要跟大家说的诈骗新招数,就像是变魔术一样,从“没钱人”手里“变出”钱来,并实施诈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锁定目标

A女士近期接到“某平台客服”来电,告知其“黑条”服务将纳入征信监管,A女士的日常使用习惯将会对其征信造成不良影响。由于A女士确实比较频繁的使用“黑条”业务,一听说会影响征信,A女士立马紧张起来,很快就和客服人员建立了联系。

二、下载远程操作软件

“客服人员”告知A女士若要清除原来的使用记录,需要通过流水走账进行更新,A女士便听从“客服人员”的指挥,下载了某远程操作软件,并开通银行转账功能。

三、手机被操控

随后诈骗分子远程操作A女士手机,并指导A女士本人配合完成线上贷款申请。至此A女士仍对借款流水更新征信深信不疑,并把贷款资金通过支付宝转他行卡,再转入诈骗分子的指定账户。最终当钱款落入诈骗分子囊中,A女士才惊觉可能遇到诈骗,于是报警。

贷款诈骗手法:

1、掌握部分个人信息冒充客服人员。诈骗分子掌握受害人部分个人信息,通过冒充客服人员联系受害者,以准确的信息获取受害者的信任。

2、利用征信受损为理由恐吓受害者。诈骗分子利用个人征信的影响力对受害者征信受损作为恐吓,并告知受害者可以帮助修复作为诱饵。

3、通过远程协助软件高科技作案。通过引导客户下载正规远程协助软件,借由受害者信任一步步在受害者协助下通过本人进行贷款并最终转至制定账户。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温馨提示:

1.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凡是接到自称客服、征信机构工作人员等主动提出帮助处理征信记录的均是诈骗。

2.不可随意下载陌生软件,也不要与陌生人开启视频会议并使用屏幕共享、远程协助等功能。

3.即使陌生人准确说出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不应无条件信任,无论以何种理由要求转账的,都要果断拒绝!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小编)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月系列宣传(九)

2023年10月13日 22: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普及金融知识】

没钱也会被骗 来看骗子的新花招

说到诈骗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身无分文,又没钱可骗。”那没有存款真的就可以顺利躲过诈骗分子的惦记么?今天要跟大家说的诈骗新招数,就像是变魔术一样,从“没钱人”手里“变出”钱来,并实施诈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锁定目标

A女士近期接到“某平台客服”来电,告知其“黑条”服务将纳入征信监管,A女士的日常使用习惯将会对其征信造成不良影响。由于A女士确实比较频繁的使用“黑条”业务,一听说会影响征信,A女士立马紧张起来,很快就和客服人员建立了联系。

二、下载远程操作软件

“客服人员”告知A女士若要清除原来的使用记录,需要通过流水走账进行更新,A女士便听从“客服人员”的指挥,下载了某远程操作软件,并开通银行转账功能。

三、手机被操控

随后诈骗分子远程操作A女士手机,并指导A女士本人配合完成线上贷款申请。至此A女士仍对借款流水更新征信深信不疑,并把贷款资金通过支付宝转他行卡,再转入诈骗分子的指定账户。最终当钱款落入诈骗分子囊中,A女士才惊觉可能遇到诈骗,于是报警。

贷款诈骗手法:

1、掌握部分个人信息冒充客服人员。诈骗分子掌握受害人部分个人信息,通过冒充客服人员联系受害者,以准确的信息获取受害者的信任。

2、利用征信受损为理由恐吓受害者。诈骗分子利用个人征信的影响力对受害者征信受损作为恐吓,并告知受害者可以帮助修复作为诱饵。

3、通过远程协助软件高科技作案。通过引导客户下载正规远程协助软件,借由受害者信任一步步在受害者协助下通过本人进行贷款并最终转至制定账户。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温馨提示:

1.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凡是接到自称客服、征信机构工作人员等主动提出帮助处理征信记录的均是诈骗。

2.不可随意下载陌生软件,也不要与陌生人开启视频会议并使用屏幕共享、远程协助等功能。

3.即使陌生人准确说出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不应无条件信任,无论以何种理由要求转账的,都要果断拒绝!


(责任编辑:小编)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6557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